慢性疾病性貧血是指在一些慢性感染如肺結核、肺膿腫等、炎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炎性腸病等、腫瘤如乳腺癌、惡性淋巴瘤等及外科創傷持續1-2個月後所伴發的貧血,其特徵為血清鐵低、總鐵結合力亦低、而貯存鐵增加的貧血。
病因
其與其他系統性疾病所繼發的貧血不同,如肝病、腎病及內分泌疾病所繼發的貧血。其發生機制還不十分清楚,目前認為包括3各方面:
(1)紅細胞的壽命縮短;
(2)骨髓對貧血狀態的反應障礙;
(3)鐵的釋放及利用障礙。
(4) 精神因素主觀感覺異常,注意力轉向自身。健康人精力集中於工作或學習,心理活動經常指向外界客觀事物。
慢性疾病性貧血是指在一些慢性感染如肺結核、肺膿腫等、炎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、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炎性腸病等、腫瘤如乳腺癌、惡性淋巴瘤等及外科創傷持續1-2個月後所伴發的貧血,其特徵為血清鐵低、總鐵結合力亦低、而貯存鐵增加的貧血。
本病需要與其他型別的貧血相鑑別,如地中海貧血 、溶血過度所致貧血 、葉酸缺乏所致貧血、缺鐵性貧血等。本病除了貧血的症狀外,還有原發病的症狀。肝病所致性貧血,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,佔全部老年人貧血的3%。貧血在慢性肝病時是常見的臨床表現,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多見,引起貧血的因素主要有:①肝病患者的紅細胞因膜內膽固醇含量增多,使膜變得僵硬,易在脾臟內破壞,壽命縮短;。
治療基本疾病很重要。由於貧血一般較輕,通常不需輸血。重組紅細胞生成素可在少輸或不輸血的情況下糾正貧血,特別在癌症患者,所用劑量較腎衰的稍高(150~300u/kg皮下注射,每週3次)。治療2周後若有效,則Hb>0.5g/dl,血清鐵蛋白<400ng/ml。需補充鐵以保證紅細胞生成素髮揮充分的療效。
一、血紅蛋白罕有低於8g/dl。
二、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受體的測定。如果除慢性病的貧血外還存在缺鐵現象,則血清鐵蛋白不增加(一般保持在<100ng/ml);在感染、炎症或癌症時血清鐵蛋白低水平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標準是HGB低於130g/L(男性)和120g/L(女性)。國內目前尚無60歲以上老年人貧血的統一標準,鑑於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,目前認為白倉提出的RBC<3.5×1012/L,HGB<110g/L,HCT<0.35作為老年人貧血的標準較為合適。
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
惡性腫瘤,特別是大多數的實體瘤,在老年的患病率較中青年高。因為,老年人有貧血要高度警惕有無惡性腫瘤。有時,貧血可以是惡性腫瘤的首現症狀,如胃癌及腸癌。
惡性腫瘤引起貧血的機制與慢性感染引起貧血的機制相似,為鐵利用障礙。其他因素還有:①癌細胞轉移至骨髓而影響正常造血機制,此稱為骨髓病性貧血;②腫瘤細胞生長過塊或消化道腫瘤引起營養吸收障礙,導致造血原料不足的營養不良性貧血;③腫瘤本身如消化道腫瘤所致胃腸道慢性失血;④放療、化療對造血系統的影響,老年人因骨髓功能低下,對放療、化療的耐受性差,易出現骨髓抑制;⑤老年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,容易感染從而導致貧血加重;⑥在因癌細胞侵犯而變狹窄的血管中,或由於腫瘤組織釋放組織凝血因子,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(DIC)可形成纖維蛋白網,使紅細胞行進時受阻而破色,發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。
腎性貧血
是腎臟疾病進展惡化導致腎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所引起的一種貧血,為尿毒症比較早期出現的特徵之一。當尿素氮大於17.9mmol/L,肌酐大於354μmol/L時,貧血幾乎必然發生。可見於慢性腎盂腎炎、慢性瀰漫性腎小球腎炎,有可見於糖尿病腎病、腎囊腫、腎結核、腎動脈硬化,代謝異常及血液動力學障礙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率減低。有的病人在上述疾病檢查中發現貧血,也有的因貧血就診檢查才發現腎炎衰竭。此種貧血在老年貧血中較常見。其發病機制為:①由於腎臟內分泌功能失常,致紅細胞生成質(EPO)生成障礙而使紅細胞生成減少,此為腎病性貧血的最主要原因,②代謝異常,瀦留的代謝產物抑制紅細胞生成及分化,並損害紅細胞末,使其壽命縮短,③骨髓增生不良,④尿毒症時,禁食、腹瀉及容易出血等會造成缺鐵、葉酸缺乏和蛋白質不足,尿中蛋白的丟失,特別是運鐵蛋白的丟失,也易造成貧血;⑤尿毒症病人常有各種出血而致慢性失血
患有慢性失血疾病,如腸寄生蟲病、腸息肉、肛裂等,以及慢性腹瀉、反覆感染均會造成鐵的吸收障礙而發生貧血。那麼,該如何預防呢?提供以下辦法,以供參考。
第一,提倡母乳餵養 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;4個月後應新增蛋黃、肝泥、肉末、豆粉、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;牛奶餵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—3個月新增。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為10—15毫克,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為20毫克,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,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。
第二,掌握科學餵養技能 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、消化功能等特點。營養素要齊全,其量和比例要恰當,食物不宜過於精細、過多含糖、過於油膩、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。其品種要多樣化,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,並且做到色、香、味俱佳,以增加小兒食慾。
第三,要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 蔬菜、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,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。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,所以膳食調配一定要平衡。
第四,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 如強迫、引誘進食以及挑食、偏食,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。
1.食物多樣化,保證營養均衡。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果都要吃。每一種營養素都需要在營養均衡基礎上才能有效被身體吸收。 2.多吃富含鐵的的食物,促進造血。 3.多吃富含鈣的食物,鈣促進鐵的吸收。 4.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維生素C促進礦物質吸收。
宜吃食物列表 | 宜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動物內臟 | 富含鐵,吸收率高。 | 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混炒,促進營養吸收。 |
動物血 | 富含鐵。 | 水煮,可以放適量蔬菜一起烹飪。 |
瘦肉 | 含鐵比較高。 | 急火快炒,可以配木耳青椒一起混炒。 |
蛋黃 | 含有磷、鐵等微量元素,還有A、B和D等多種維生素。 | 水煮,避免空腹吃。 |
蝦 | 含有鈣、磷、鋅、鐵等多種礦物質、氨基酸、維生素等營養素。 | 白灼、油燜均可。 |
奶及奶製品 | 補鈣好食品。 | 早餐餐後食用,晚睡前喝。 |
紫菜 | 富含膽鹼和鈣、鐵、能增強記憶、改善缺鐵性貧血貧血。 | 可以跟雞蛋、瘦肉和番茄煮湯喝。 |
大豆及其製品 | 富含優質蛋白和鈣。 | 可以和西紅柿混煮。 |
黑木耳 | 含蛋白質、脂肪、多糖和鈣、磷、鐵等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 | 可以跟瘦肉、動物內臟、青椒一起混炒,青椒富含維生素C,促進礦物質吸收。 |
紅棗 | 富含鈣、鐵、蛋白質等。 | 當歸紅棗粥。 |
茶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會抑制鐵的吸收,儘量少喝茶和咖啡。
忌吃食物列表 | 忌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茶 | 含有鞣酸,會阻礙礦物質的吸收。 |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,儘量喝白開水。茶可以偶爾喝,餐後1小時之後再飲用。 |
咖啡 | 含有多酚,影響礦物質吸收。 | 可以偶爾餐後1小時之後適量飲用。 |
煎炸類食品 | 垃圾食品,不利於腸胃消化吸收功能。 | 食品最好以蒸煮燉為主。 |
肥膩食物 | 增加腸胃及肝臟負擔。 | 清淡飲食為主。 |
冷凍食物 | 對腸胃刺激,經常吃會影響腸胃健康,從而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。 | 食物食用溫度最好不要低於皮表溫度。 |
健康第一網版權所有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申明:本站內容僅供使用者參考,請勿用作臨床使用或醫療診斷唯一憑證 | 本站轉載或引用的文章涉及版權問題的,請與站長聯系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