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gA腎病(IgA nephropathy)是1968年由Berger首先描述的,以系膜增生及系膜區顯著瀰漫的IgA沉積為特徵的一組腎小球疾病。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以血尿最為常見,IgA腎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型別,後者常繼發於肝硬化,腸道疾病、關節炎、皰疹性皮炎等疾病,也以腎小球系膜區顯著的IgA沉積為特點。原發性IgA腎病在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一種最常見的腎小球腎炎,而且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的常見原因之一,本節主要介紹原發性IgA腎病。
不十分清楚。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的腎小球內免疫病理檢查可見IgA和C3(補體)沉著,血迴圈中能測出IgA免疫複合物,故考慮因有IgA的迴圈免疫複合物在腎內沉積而致病。複合物中的抗原可能是呼吸道或胃腸道黏膜處感染的病毒、細菌或食物中的某些抗原成分。
IgA腎病(IgA nephropathy)是1968年由Berger首先描述的,以系膜增生及系膜區顯著瀰漫的IgA沉積為特徵的一組腎小球疾病。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以血尿最為常見,IgA腎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型別,後者常繼發於肝硬化,腸道疾病、關節炎、皰疹性皮炎等疾病,也以腎小球系膜區顯著的IgA沉積為特點。原發性IgA腎病在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一種最常見的腎小球腎炎,而且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的常見原因之一,本節主要介紹原發性IgA腎病。
1.全身性多系統疾病
過敏性紫癜,系統性紅斑狼瘡,慢性肝病,克羅恩病,皰疹樣皮炎,強直性脊柱炎等。
2.感染性疾病
支原體感染,弓形體病,肝炎病毒等, 3.其他 血小板減少,冷球蛋白血癥,紅細胞增多症,非霍奇金淋巴瘤,鞏膜炎,某些腸道或肺部癌腫等,上述情況多可藉助其他表現予以鑑別。
近年來隨著對本病的認識深入,有許多研究證明,積極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預後。IgA腎病從病理變化到臨床表現都有很大差異,預後也有很大區別,因此,治療措施必須做到個體化。
1.一般治療
(1)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活動
(2)積極控制感染,清除病灶。短期、足量、有效的抗生素治療。
(3)對症治療:合併水腫、高血壓的患兒,給予利尿消腫,降壓藥物治療,並採用低鹽低蛋白飲食。
2.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
對於以腎病綜合徵或急進性腎炎綜合徵起病的患兒,應予以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。
3.免疫球蛋白
對合並重症感染的患兒可以採用。
1.尿檢
(1)血尿:臨床上約40%~45%的患者表現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,35%~40%的患者表現可為單純鏡下血尿,或鏡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,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,後轉為持續性鏡下血尿,部分病人血尿可消失,但常發作,發作時重現肉眼血尿。
(2)蛋白尿:為輕度蛋白尿,一般尿蛋白定量<1g/24h,少數患者可出現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現腎病綜合徵。
2.免疫學檢查
(1)IgA增高:約1/4~l/2病人血IgA增高,主要是多聚體IgA的增多。
(2)迴圈免疫複合物:約1/5~2/3患兒血中可檢出IgA迴圈免疫複合物和(或)IgG迴圈免疫複合物。
(3)抗“O”升高:少數患者有抗“O”滴度升高。
(4)補體:C3,C4多正常。
(5) 其他:IgA型類風溼因子以及IgA型ANCA也時常為陽性,有人認為血中升高的IgA-纖維結合蛋白複合物是IgA腎病的特徵性改變,有較高診斷價值, 必要時做B超,心電圖和X線檢查,免疫病理檢查:腎臟免疫病理是確診IgA腎病惟一關鍵的依據,有人進行皮膚免疫病理檢查發現,20%~50%病人皮膚毛細血管壁上有IgA,C3,備解素的沉積,Bene等報告皮膚活體組織檢查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88%和75%。
部分病人發生腎功能不全,高血壓, 低蛋白血癥,少數表現為急進性腎炎。
1.積極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各種感染。
2.儘量少吃辛辣的食物,注意飲食均衡、清淡,不要吃太多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食物。
3.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過度。適度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體質。
1.宜吃低脂肪的食物; 2.宜吃少鹽分的食物; 3.宜吃清淡無刺激性的食物。
宜吃食物列表 | 宜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精 瘦肉 | 蛋白質含量高,且屬於油脂蛋白,可改善低蛋白血癥。 | 1-2個每天即可。 |
牛肉 | 蛋白質豐富,且以動物蛋白質為主,含有豐富的鐵質,可改善本病所致的蛋白質不足。 | 200g清炒食用。 |
青菜 |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且纖維素含量豐富,有利於改善腸道功能。 | 100g直接炒食。 |
1.忌吃高鹹味的食物; 2.忌吃油膩的食物; 3.忌吃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。
忌吃食物列表 | 忌吃理由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
醪糟 | 具有發物的特性,且含有酒精量比較高,對於本病不適宜食用。 | 可吃新鮮的糯米粥。 |
小麻椒 | 脂肪蓄積比較明顯,對於本病的高脂肪血癥不適宜食用。 | 宜吃精瘦肉。 |
臘肉 | 含有亞硝酸鹽,且鹽分也比較高,可誘發或者加重高血壓。 | 宜吃鮮肉,且注意低鹽烹飪。 |
健康第一網版權所有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申明:本站內容僅供使用者參考,請勿用作臨床使用或醫療診斷唯一憑證 | 本站轉載或引用的文章涉及版權問題的,請與站長聯系處理。